渗透检测是一种基于毛细管作用原理的无损检测方法。渗透探伤可用于检测金属和非金属工件的表面开口缺陷,不受被检工件的结构、化学成分和缺陷形状的影响。然而,传统的渗透检测不能或难以检测多孔材料,也不能应用于检测由于外部因素导致开口堵塞的缺陷。
渗透检测是传统无损检测五大方法之一。是用于检查金属(钢、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耐热合金等)和非金属(塑料、陶瓷等)工件的表面开口裂纹等缺陷的。
无损检测,顾名思义,就是非破坏性检测。为了获得与被测物质质量有关的物理和化学信息,如含量、性质或成分,而不破坏被测物质的原始状态和化学性质。它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
20世纪,随着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出现,对无损检测技术的需求和要求大大提高,使一些新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出现,促进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测技术。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1900年,法国海关开始用X光检查货物。192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X射线实验室,用X射线检查铸件的质量。此后,它在军工机械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X射线检测技术仍然是许多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1912年,超声波检测技术在航海中首次用于检测海上的冰山;1929年,它被用于检测产品缺陷。
自1930年以来,用磁粉检测方法对汽车曲轴等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检测。随后,磁粉检测方法在钢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磁粉检测在各种铁磁材料的表面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那以后,渗透检测已成功地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开放性缺陷检测。其灵敏度与磁粉探伤相当。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检测非铁磁材料。
1935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涡流趋肤效应的涡流检测仪。可用于检测导电材料(如金属材料、可感应涡流的非金属材料等)的近表面缺陷。
因此,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等五种常规检测技术为代表的无损检测系统应运而生。
渗透检测的分类
根据渗透剂所含染料成分:可以分为荧光渗透检测法、着色渗透检测法、荧光着色渗透检测法
根据渗透剂去除方法:分为水洗型、后乳化型、溶剂去除型
根据显像剂类型:分为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
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是:
● 工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剂后
● 在毛细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渗透剂可以渗入表面开口缺陷中。
● 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
● 然后在工件表面施涂显像剂,同样在毛细作用下,渗透剂回渗到显像剂中,在一定的光源下,缺陷处的渗透剂痕迹被显示,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